长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企改革

金融“十二五”规划出台 改革面临\

发布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0-08 16:00:00 | 打印本页

    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17日正式公布,规划明确,将全面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以此增强中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利率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等提法,更为中国近年来持续的金融改革,定下后续发展步调。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1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现在不仅面临最佳时间窗口,更是最关键的时间窗口。 

    张燕生指称,当前关键是如何把文字规划变得立体、可操作,进一步完成规则执行程序、透明度和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使之成为一个行动方案。期间,如何把金融风险防范好,把金融为实体经济的方向牢牢把住,这是一个关键的方向。 

    谈及此番出台的金融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时,张燕生说,中国提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要取得新突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对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的情形就像十年前中国加入WTO时,狼又来了。加入WTO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并没有被狼吃掉,但现在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比十年前尤甚。 

    对银行业而言,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是最重要的。此外,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利率市场化、国际市场开放的激烈竞争,对银行业都是巨大挑战。” 

    张燕生还表示,规划提出中国将在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很大程度要真正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对十二五期间金融深化和市场化,以及为实体经济转移升级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案,都非常有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立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当前中国金融业而言,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 

    贺立平表示,中国金融业今年来虽快速发展,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银行强,证券和保险业相对较弱。因此,金融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将整体推进三大金融领域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他表示,世界排名前十的银行中,中国能占三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重,令中国银行业相对竞争力有所提升。如今,国际金融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不进则退。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金融十二五规划刻画了货币政策新框架的轮廓:最终目标从物价与增长并重,转为更重视范围更广的价格稳定;政策工具从数量为主转为价格为主,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开市场引导货币市场的能力。同时,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路径。 

    但鲁政委同时表示,金融十二五规划仍然留有遗憾: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推进的协调性和次序,仍然未能清晰显示,如资本项下开放与汇率市场化之间的配套、利率市场化与综合化之间的协调等。此外,规划未能清晰给出备受关注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和量化目标,这也是一个遗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