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中国工资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的文章引发普遍关注。该文章援引了彭博社对12名经济学家的调研结果,其中9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将会低于7%,而2015年该数据为7.2%;6位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会从2015年的7.4%下降至6.5%-6.9%之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打比方:“分好蛋糕必须建立在将蛋糕做好做大的基础上,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跟人均GDP增速要有恰当的匹配。”
改革开放以来,GDP与居民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至2009年,GDP增速往往高于居民收入增速;接着,中央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此后居民收入的涨幅开始紧跟GDP的涨幅。但无论是哪个阶段,GDP的涨幅与居民收入的涨幅都呈现正相关,所以不论经济发展这个蛋糕有多少分到居民收入上,但分好蛋糕要建立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这话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就收入这一块而言,更关键的问题是要看怎么分,要看怎么分才公平合理。蛋糕做得再大,如果分得不合理,一边太多一边太少,甚至不论蛋糕大不大,前者分到的蛋糕都要越来越大,那么对后者而言就是蛋糕越大越吃亏,越大越不公平。相反,如果蛋糕分得公平,所有劳动者的收入都和蛋糕大小的增长保持相关的比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不是比喻,而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收入的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不同职位的差距、性别差距,甚至编制内编制外的差距都现实存在,而且多年来广受关注——不管收入涨不涨、涨多少,不管收入涨得快还是涨得慢,我们在收入分配上面临的主要矛盾一直是这个问题,所以中央才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所以收入增速无论会不会放缓这个主要矛盾都没有变。
比如说到行业差距,如果是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差距、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的差距,那么这种差距是市场选择,而且有利于人才良性流动、有利于产业升级,就是好事。比如目前电商的发展,再比如很多新兴业态的出现,能够将最大多数的人吸纳进去,有利于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提高收入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甚至是革命性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是体制问题造成的差距,如果是行业垄断造成的差距,那就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收入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蛋糕分得不合理,会直接导致蛋糕难做大;从这个意义上更进一步说,目前正是积极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压力最小的好时机——抓住机会,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收入分配体制真正体现劳动价值,让基层人才和基层职工的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机制。做好准备、打好基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相得益彰就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