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办法
政务信息公开指南
政务信息公开目录
政务信息公开申请
年度公开报告
机构职能
部门职能
领导分工
内设机构
直属单位
监管企业
驻长中省直企事业单位
规划计划
机关人事管理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
责任清单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国有产权交易
政策法规
法律
国家法律规章
地方法律规章
政策解读
政务服务
国资监管
国企改革
党的建设
企业招聘
首页
国资要闻
分享:
国资要闻
安徽合肥国资委积极构建“大国资”监管格局
发布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11-05 10:10:10 |
打印本页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国资委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国资监管上力推
“
三个转变
”
,即:由以企业改制为主向推动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转变,由资源分散发展向资源优化集中发展转变,由单纯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向管理更多领域的国有资产转变。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整合更多领域内国有资产,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统一行使国资监管职能,
“
大国资
”
监管格局基本成型,国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由以企业改制为主,向推动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转变。通过股权转让、重组合作等形式,加大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力度,以
“
存量
”
撬动更大
“
增量
”
,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活力和带动力,壮大国有经济。借助与央企合作发展会议、徽商大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和家博会等平台,深入推进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成功推动中国建设银行增资扩股兴泰信托、中国盐业总公司整合搬迁市属化工企业、美菱集团成功转让美菱股份等重大资产重组。创新融资方式,引进京东方在肥投资建设了国内首条液晶显示器
6
代线,为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资源分散发展,向资源优化集中发展转变。进一步整合系统内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突出企业主业,明确发展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制订全市国资系统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城市投融资平台、公用事业、上市企业、非经营性资产、金融、支柱产业等六大国资板块。同时,本着
“
精干主业、集中资源、扁平管理
”
原则,加大同类企业、产业、产品整合力度,通过
“
三个收缩
”
实现国有资本
“
三个集中
”
,即:横向收缩管理跨度,纵向收缩管理层次,点上收缩股权比重;推动国有资本逐步向公益性领域、高技术行业、大企业集中。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从最多时
65
户减至目前的
21
户。在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改革任务后,
2010
年又启动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攻坚,集中力量退出
20
户公用事业辅业企业、
21
户非主业房地产企业,清算关闭物资集团等
3
户空壳集团公司,取得明显成效。
由单纯监管企业国有资产,向管理更多领域的国有资产转变。在面上,市国资委已经形成了对多业态、多领域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并相应授权工业、金融、城市建设投融资、资产经营类控股公司直接经营;在点上,市国资委对企业监管真正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国有资产出资人意志得到有效的实现。
2009
年,市国资委授权国资公司完成了对长江剧院、解放电影院、光明影都、长淮影院、电影公司等
7
家国有电影文化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组建了合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2010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294
万元,净利润
1013
万元,而在
2008
年这些企业亏损为
729
万元。前不久,市政府又将文化系统内的曲艺团、歌舞团、庐剧院等公益性国有资产,报业传媒集团资产,以及监狱系统新设立的企业资产,授权市国资委监管。下一步,合肥市将结合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索逐步将教育、卫生等领域内的国有资产授权市国资委监管。
上一篇
下一篇
国资要闻
国资要闻
政务公开
公开办法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公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