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办法
政务信息公开指南
政务信息公开目录
政务信息公开申请
年度公开报告
机构职能
部门职能
领导分工
内设机构
直属单位
监管企业
驻长中省直企事业单位
规划计划
机关人事管理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
责任清单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国有产权交易
政策法规
法律
国家法律规章
地方法律规章
政策解读
政务服务
国资监管
国企改革
党的建设
企业招聘
首页
国资监管
分享:
国资监管
西安日报: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选择
发布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3-04 10:40:00 |
打印本页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核心概念,不仅要求我们建立产权归属明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现代产权制度,而且要求我们建立一整套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企业体制改革,自然应该切入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轨道中。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重大成效。其中,
90%
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股份制建设,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管理制度逐步规范,促进了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体制的融合。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催促着国有企业制度的现代化改革,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国有企业体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如企业盲目决策、行业垄断、政企不分等,同样倒逼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总体来讲,继历次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调整之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应该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改革主线,以公司法人制为基础,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以“规范经营决策、确保资产增值、保证竞争公平、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改革重点,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但是,总体路径之下,国有企业顽疾并非全然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完善。对此,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一,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在界定国有企业功能的基础上,分类实施和管理。其中,对公益性较强的国有企业,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应该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与财政支撑,使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管理,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防止企业任意操纵价格,损害社会大众利益。对于国有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应该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基本前提之下,遵循特许经营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改革策略,从不同行业的特点出发,实行分类经营,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对于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应在尊重市场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依托既有的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融入到国有企业中,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与流动化。
第二,建立并完善公司法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管控。鉴于当下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继续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革,实现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同时,推动国有企业股权的多元化改革,促进现代股份制企业的建立;严格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完善外聘董事选聘、培训和评价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深化国有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为合理的职工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国有企业长效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者、投资者、管理者等的长效监督,强化其责任追究。
第三,建立国有企业现代组织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按照传统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减少政府行政人员的任命,防止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同时,加大对社会高级人才的选聘,有效激活国有企业内部活力,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完善国有企业职工薪酬机制,防止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其中,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待遇等进行合理而明确的规定,建立相应的职工收入调控机制,实现企业薪酬制度与市场薪酬制度接轨。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和监察,促进企业民主管理,防止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现象。
第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应坚持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坚持“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继续推动社会公共职能管理部门与企业挂钩的既有机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财产集中管理。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国有资本的控制,大力推进国有财产的资本化,改革既有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成为国有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以国有产权为主线,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各项法定职能,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正当化。
最后,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位于特殊地位,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呈现出更高的发展标准。针对当前企业责任缺乏的问题,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以补充当下不足的社会保障资金与民生工程资金;引导国有企业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经营决策之中,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本身的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促进国有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与产品信誉,以推动环境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国资监管
国资监管
政务公开
公开办法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公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