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六大核心经济圈
1、长江A中上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
2、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3、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为核心,
4 . 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
5 . 东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
6 . 南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