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资监管

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是改革核心

发布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27 11:34:50 | 打印本页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选项,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逐步向纵深推进,其中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设将会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约请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专家,并结合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详解了今后将如何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推进国企布局结构调整等问题。他们认为,本轮国企改革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是改革核心。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由“管人管事管资产”上升为“管资本”,是又一次重大进步。

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选项,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逐步向纵深推进,中央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后,你认为此次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李兆熙:核心是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与国企参与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不适应的体制机制。

必须明晰政府、国资监管部门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掌控企业向掌控资本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逐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告诉央企、国企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让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起主导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对企业进行分类。一是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二是分类推进布局结构调整,三是实施分类监管。同时,对分类和功能定位进行动态调整。

从企业层面看,改革核心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增强活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为中心,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总公司、集团公司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企业党委(党组)成员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成员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职权。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完善企业领导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与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从政企关系看,要清晰界定政府的监管边界。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三分开是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坚持管资本为主,改革完善国资管理体系,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资本、企业的关系,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改组组建两类公司,出资人可以国资委间接授权为主,也可由国务院直接授权。

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国际经验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为数不多的国有资本运作模板,淡马锡模式在中国国企改革中受到了格外重视,而且有观点认为,中央将以淡马锡方式进行国企改革,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李兆熙:以淡马锡、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和法国电力为代表的三类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在政企关系、内部治理和资产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共性和不同,其经验告诉我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构的政企关系有多种,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政策性功能的实现可以有多种形式,除传统的通过行使股东权利使国有企业实现政策性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特殊合同约定,以及通过信托法律关系实现政府目标,甚至可以依靠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需求来实现;机构的内部治理和投资运营活动要建立在尽可能充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之上;严格的信息披露是监管机制不可或缺的环节。

全面系统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大家把此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概括为由 “管资产”过渡到 “管资本”,积极推进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设应该如何着手?

黄群慧:积极推进“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设,应通过行政性重组和依托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相结合的手段,改建或者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分散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产权归为这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有。我认为,无论是竞争性行业,还是垄断性行业,其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都应该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相结合。

对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应该通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方式推进,重组后的国有企业产权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持有;对于垄断性行业的重组,应该通过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方式推进,重组后的国有企业产权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持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地方层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特别注意应同时切断原地方的融资型平台公司与政府融资功能的联系,使这里的平台公司向市场化和实体化转型。

李兆熙:第一,改革的关键是以管资本为主重塑国资监管机构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应该准确界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聚焦监管内容,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该管的坚决管住、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改进国资监管机构履职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自身约束,大力推进依法监管,建立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两类公司出资人职能,授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履行授权范围内出资人职责。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其行使必要的监管职责。国资监管机构重点管好资本投向、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清晰,监管到位。

第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本轮国企改革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是改革核心。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由“管人管事管资产”上升为“管资本”,是又一次重大进步。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是国有企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做强做大的最有效途径。

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边界。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第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

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国经济时报:应该看到,目前的国有经济布局总体仍呈现出重量轻质现象,请问应如何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