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应急项目建设一线上、在后勤保障中、在志愿服务中......无论年纪、无论岗位、无论性别,建投人用汗水践行着责任和担当,每一个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建投身影,都凝结成了许许多多个值得纪念的温暖瞬间。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感谢所有抗“疫”勇士的付出,舍小家为大家,用脚步走出建投速度,用汗水凝聚建投力量,你们辛苦了!
项目前线——战“疫”屏障的建设者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受领政府应急项目任务开始时,一声令下二话不说,甚至连家人都来不及告别,建投人便头也不回地奔赴到了项目一线,众擎易举,众志成城!
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全力以赴,往往1个人干着3个人的工作量,火速干、通宵干是援建工作的常态。
“一天一宿4万步,用行动迎接朝阳。”建投人的世界,不止是施工图和钢筋水泥,更有铁骨柔肠、诗和远方。
平凡自有英雄气,时光不负有心人!城市的钟摆并没有停歇,虽然叫不出每个人的名字,但每一个背影都是建投力量的传递。
一线的工作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不时传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每个阶段性胜利的背后,是一个母亲因为担心儿子而整夜失眠、是一个妻子因为担心丈夫而默默流泪、是一个孩子摇着妈妈的手哭着问:“爸爸啥时候回家?”
......
截至3月28日凌晨4时,随着吉大二院隔离点改造项目的完成,集团圆满完成了12个隔离点改造项目和2个方舱的建设任务。
指挥部——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责任重于泰山。3月11日下午,“疫”声令下,建投集团成立政府应急项目指挥部,要求所属各企业不惜代价,用最快速度、最高标准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疫,展现国企担当。
从这天起,指挥部临时办公楼里的灯光就彻夜通明。在这里,除了灯光,最多的还有手机铃声不断,调集人工、调配物资、统计数据的声音此起彼伏,通宵达旦。
数据组把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张洪旗、路达林当成了“秘书“,见缝插针汇集各方数据,力求精益求精,随时为各条战线和相关部门提供数据需求。
刘建华主任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大天,常把晚上10点当成下午5点,来不及理发的头发又白了许多;崔宗博的爱人在社区一线24小时工作,顾不上2岁孩子的奶粉告急,他俩都在坚持。
人力组及时调度劳务施工队伍,协调施工前线的用餐数量。
张广洋经理的微信“家书”让人泪目;刘金明也和在战疫前线支援的未婚妻相互鼓励:“在这个极其特殊的日子里,迎来了我们的一周年纪念日,虽然不能见面,但是我们都站在抗疫的战场上,为我们的城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很有意义!”刘焱经理和他的伙伴们在“换防到项目一线”时,“保证完成任务”的声音无比坚定。
物资组的人每小时平均接打30个电话,握着微微发烫的手机不知日夜黑白。李作根经理的鞋子在项目一线跑得面目全非;坤融公司副经理吴超兼职当上了材料员,兜里揣着心脏药,三餐并做两餐吃。
一个,两个......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身影在战斗,汇聚起的是强大的建投力量。
后勤保障——平安健康的守护者
综合办公室积极响应号召,严格配合防疫工作,监督组织员工自主参加小区核酸检测,并每日统计上报检测结果,确保“不落不丢”。联系办理车辆通行证,采购派发防疫口罩、防护服、消杀物品等物资,为员工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实业集团组建运输车队,实时调度,科学合理调配物料,马力全开,确保施工进度。
风雪中,55岁的老楚同志每天坚守施工现场,认真负责清点物料,累得腰突犯病,在爱人的支持下经过短暂修整又主动要求分配任务。这场战“疫”中,经常调侃自己不能天天打麻将的楚天舒“赢”得了大家的心。
为了让所有参战人员吃上放心可口的餐食,宇翔物业公司作为大后方,严格把控采购、消杀、制作、分包、配送等工作流程,荤素营养搭配,科学合理膳食。
长咨公司主动支援,组建后勤团队,每天为方舱医院建设者提供900份营养餐。连续6天,从凌晨3点30分至深夜,备菜、出菜、装盒、打包、配送......
“听从号令,坚守后方。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看到我们一线的家人们不分昼夜连续工作,只要后勤保障跟得上,我们做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五分公司派出支援厨房团队的队伍每天晚上8点下班,凌晨2点30分上岗,怕睡着了听不到闹铃,索性就坐着眯一会儿。
总有一群“硬骨头”夜以继日,总有一些坚强的脚步踏石留痕,簇簇灯光织起疫情屏障,愿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服务社区——无怨无悔的志愿者
还记得当初志愿者报名时,短短的时间里,上百人同时在线填表的震撼场景,每一个跳动的名字背后,都是一颗滚烫的红心!
在汽开区社区核酸检测点,建投百余名志愿者风雨无阻,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坚守“疫”线服务。志愿队伍中,有夫妻携手,也有母子、家人同行的,大家在雨雪天的寒冷和餐食的冰冷中坚持,顾不上危险和委屈,只为岁月静好。
从社区服务岗位撤离回来又冲向了抗疫隔离点建设的项目前线,连续5天,一个又一个紧急通知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没有热水、没有床铺、没有电梯,没有厕所,志愿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奔走在一个个单元、一个个房间.....这一次,手牵得更紧,心贴的更近,像破雪绽放的冰凌花,一路向光而行,向阳而生。
隔离点项目交付使用后,宇翔物业公司进驻隔离点提供后续水、电、暖等后勤服务保障,几天的日夜工作得到了行管部门及医患的一致好评。
不同的方式,同样的守护。朴实的建投人用勤劳的双手、真诚的态度为所有人员送去了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在这无声的战场中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是不害怕,只是责任让我们无法回避;不是不怕累,只是使命让我们必须坚持。可谁又知道,参加过一线建设者和志愿者返家的艰辛,可他们无怨无悔。
“疫情突来的恐慌让每个人都已不能置身事外,作为党员能在这个时候有机会参加志愿者,是对自己入党誓词最好的兑现。”
笔墨聚力——镜头后的记录者
在这场战疫中,建投集团各单位党务工作者和通讯员深入一线,用纸笔和手机镜头,多角度、全方位记录着,用心、用情讲着建投故事。
建投集团工作群里,一条条文字消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不仅是对工作进度的汇报,更是对建投身影、建投足迹的记录。
在朋友圈里,他们是有血有肉,对城市声声祝福的普通人。在这场战斗中,他们是有担当有情怀,守护家园的“战地记者”。
“杨蒴,到货了!抓紧清点!”深夜12点,伴随着项目总指挥的号令,总承包部经理助理、党群干事杨蒴拿着物资材料单飞奔与货车司机接头。
“身为建投人,为集团宣传是我的荣幸,也是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见证了每位建投人的付出与努力,时刻准备着。”实业集团佟子楠和设计院崔霖收集素材、剪辑资料,制作专题视频,调侃自己“玩手机”也要玩出新高度。
寂寞无名——四面八方的建筑工人
他们是养家糊口的顶梁柱,是这个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有的农闲时放下锄头卖劳力打短工,有的凭手艺常年辗转于各个工地,当“疫”声召唤,都放下准备回家的行李或再次离开家,向隔离点项目、向方舱建设的现场集结。
不论熟练的架子工、木工、水电工,还是任劳任怨的力工,此时此刻,都化身抗疫战斗员,用勇敢和辛劳、担当和责任奋战在应急工程现场,为春城人民筑牢“生命防护墙”。为了抢进度,饿了渴了,扒拉几口常温的盒饭喝一口冰凉的矿泉水;困了累了,席地而卧眯一会儿,马上起身投入紧张的施工。
紧张的劳作,让很多人颠倒日夜,也忘记了该记几个工时,算多少报酬。如果不是结算单后面的身份证复印件和那些歪歪扭扭的签名,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但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共同的想法,“快把这些活儿干完,病人就可以早点进来,有了住的地方,其他人就更安全了!”
这个三月,他们同样是无畏的战士、逆行的勇士,还有些工人兄弟在工程完工之后面临着有家不能回、有隔离点不能进的困难,但建投集团不会忘记你们为集团、为春城人民所作的贡献!
辛苦了,各位兄弟!
有些人来不及留下珍贵的镜头,但感人的画面却永久地镌刻,成为划破黑夜的一束光,点亮我们心底的温暖,照亮我们抗疫的征程。
“在此,集团党委向你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也向默默在背后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你们冲锋在前、众志成城,彰显长春建投人铁军的精神风貌和国企担当。从夜色沉沉中集结准备,到晨光熹微中战斗开始,严寒深夜里,是你们点亮了胜利的曙光。你们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或为家庭的顶梁柱,但在疫情面前,你们就是城市的‘守护者’!”
日前,集团党委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的慰问信,为逆行的建投人注入了新的力量。
战“疫”还在继续,感动仍在上演。
若有战,召必回。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长春建投人坚守抗“疫”阵地,共克时艰!长春建投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