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夜战,从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名词,同样诠释着奋战在夜间的热力人。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夜归的春城热力人,应急抢修、志愿抗疫,从不辜负岁月时光,满载着热用户的期盼,驱寒送暖,昼夜兼程。
救援在“3.5公里外”
“94集资楼漏水啦,麻烦维修人员来看一下呗。”一条信息在夜晚中闪亮了手机屏幕,原来是春城热力宽城事业部永盛泵站供热管家群中的一名业主发送了一条供热求助信息。当供热管家看到后立即通知站里值班人员安排现场抢修,此时当班的是杨海蒙,他接到通知后,迅速背起他的“百宝箱”,立刻赶赴现场。但现所处小区不允许车辆出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面对3.5公里的路程,他只能步行前往,降雪后的道路,湿滑难行,即使快走也需要30多分钟,他跑一会儿、走一会儿,时不时还踉踉跄跄,就这样终于赶到了现场。“天黑了,这个门栋暗,我和你一起去,帮你照亮。”在社区人员的主动陪同下,杨海蒙顺利进入楼栋,迅速查看现场找到漏点,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从兜里掏出车里带,缠住管道,迅速打卡子处理,很快停止了漏水,顺利完成了任务。夜空下,杨海蒙行走在回去的路上,脚步轻盈,就像他此时的心情。
跨越零点的带压作业
3月27日,春城热力富裕事业部中海站发现失水量较大,当天18时许,物业公司向中海热力泵站反应春城小区C3栋东楼头有大量热水翻出地面,周围部分土壤已经下沉。得知情况后,中海站站长孙志强立即向富裕事业部郭洪峰经理上报。为保障辖区居民居家抗疫期间的供热效果,事业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班子多次联系物业、社区进行沟通,请求进入封控小区进行抢修作业,且抢修工作结束后允许工作人员撤出该小区,同时考虑到尽量减少与居民接触,决定在晚上21点以后进行挖掘抢修。在取得社区、物业许可后,维修人员于夜间迅速抵达现场,因管埋深近两米且距离供热管道不足一米处就是燃气管道,只能采取人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泥水早已浸透了防护服,外面裹着厚厚的泥浆。为保障居民供热,事业部采取带压处理漏点,憋闷的口罩和防护服,让抢修人员活动一会儿就需要停下来喘一喘,才能继续工作。因管网受损严重、漏点偏大、压力足,抢修人员需要反复多次才彻底打上哈夫节,控制住漏水,整整作业了6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凌晨3点完成了抢修。 “完事儿,这下放心啦,可以回去休息了。”抢修人员放松地说。
夜间的十多个管卡子
凌晨12点,春城热力解放事业部中心站值班人员发现22-1支线失水量异常,站长张大鹏带领维修班长再次趁着夜色沿线寻找,最终确定是珲春甲栋住宅地沟管漏了。这段DN50地沟管腐蚀严重,在运行初期漏过三次、多处打管卡,站里的工人们对这个管子很熟悉,也清楚地知道维修时只要工具稍加用力,管道就会软变形,甚至漏水,对于这次抢修需要小心翼翼的操作。由于地沟内空间狭小,对于施工人员身材要求高,身材苗条的元晓明再次展现了他的“超强武动”,穿着水衩的他蜷缩着爬在地沟管道之间,一边摸索着快速绑管卡子,一边还要擎着身体防止压坏脆弱的管线出现二次漏点,就这样一点一点,一环接一环,整个管段连续打了十多个管卡子,夜里寒风刺骨,元晓明已经浑身湿透,分不清是管网水还是汗水,整整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完成了抢修作业,他来不及换上干净的衣服,赶往下一个地方。
20余米的爬行作业
傍晚19:00,春城热力永昌事业部锦华站值班班长关键强突然发现监控数据压力骤降,立即带上维修工刘文奇穿好防护服、戴着口罩、拿起工具箱,进入所辖楼栋逐一排查,最终发现问题的是,交通部组织楼的地沟内有一处出现突发漏水,该楼没有分户,地沟狭小,恶臭的积水中混杂着污泥,关班长毫不犹豫地钻进地沟中,弯腰爬行在没过脚踝的泥水中整整20余米,在回水管处发现立杠腐蚀严重,水流如注,将泥水混杂着污物喷射到关班长的身上、脸上和嘴边。因为空间的限制,只能一人操作,关健强在无法转身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凭借娴熟的动作和干练的手法,以两个多小时最快的速度打卡子完毕,补水升压,待没有任何问题时,他才放心地离开。夜空中的万家灯火映照着他挂满泥水和汗水的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疫情退却了城市的灯红酒绿,但奔波的春城热力人依旧暖心筑梦,迎疫而行,让这座城市感受到夜空的温暖,路灯照亮着夜归的人,也抚慰了用户焦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