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从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自3月11日以来,1000余名春城热力人奋战一线,共抢修140次,用24小时的昼夜坚守铭刻着初心使命,送暖万家灯火。
泪水中的坚毅
3月21日,永昌事业部东朝阳站站长张庆波像往常一样,在泵站中随时等待任务的召唤。但就在这日,年迈80岁的母亲突然病重,晕倒家中,失去知觉,通知他的是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当他接到电话时,焦虑感伤的心情直冲心间,但想到自己身为供热一线人,有一些事情是必须做的。他在详细了解到母亲身体现状后,坚强地擦拭掉眼角的泪水,强忍着哽咽的声音,不断叮嘱医生:“请一定要全力抢救我的母亲!”然后不舍地放下电话,依旧奔赴抢修现场。此次抢修的小区是红色封控区,情况特殊,张站长毅然决然地说:“压力在不停的下降,没法维持运行。我来想办法,不能让用户在家隔离挨冻啊,心冷了,意志就弱了!”第一时间请示永昌事业部经理联系相关人员,办理了特许通行证,由他亲自前往疫区。狭小阴湿的地沟空间内,盘错交织着条条管道,留出的空间仅够他爬行通过,身着防护服的他,只身一人全程跪爬了2个多小时,终于顺利爬出地沟,完成了全部打卡子操作,瘫坐在地上的他,拿起电话嘱咐站内员工:“赶紧,补水升压!”就这样,温度逐渐恢复,张站长也算是放下了心。
54岁的张站长,就像是城市保供链上一颗 “不松劲的螺丝钉”,自3月12日开始,24小时在岗接力值守、处理突发抢修、帮助用户延伸服务,以无声的坚守、无私的情怀、必胜的笃定,传递着热力人的暖意。
冒雪送温情
“我啊……家里……不太热”口齿含糊不清的话语传来年迈的声音,原来这是一位80多岁独居老人拨通的“求助”电话,隐约听清的“不太热”和吉森春城的房间号,让二道事业部长拖站站长梁书林放下电话后,立即穿上防护服,带上他的“家伙事儿”,冒着大雪一路小跑赶到了老人家中,了解到该用户家属于顶楼,经过细致地检查,发现是分水器产气产生的不热现象,通过梁站长的排气解决,为老人的家中带来了温暖,梁站长还特意嘱咐老人用热的注意事项,这位老人一边摸着逐渐升温的暖气,一边激动地看着梁站长,虽然口齿不清地说着感谢的话语,但对梁站长的服务是真真切切的肯定。
在此次疫情中,梁书林一直坚守在一线,20余天未曾离开过工作岗位,带队抢修更换33栋平房部分管道和中顺12栋地沟管网,及时完成区政府的隔离点踏查工作。不仅每日消杀、测温做好登记,还把站里的所有事情都扛在肩上,联系社区持续的解决职工吃菜的问题,严格落实防控消杀规定,为辖区百姓守住了“疫”线温暖。
走出校园做“坐”业
朝阳事业部地院供热中心站地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院内,因疫情期间学校封闭式管理,人员无法出入,地院站职工韩少帅得知消息后,主动提出留在校内供热站24小时值守,保证3千余名师生员工的正常供热。这一日,韩少帅例行查看热网系统中各个泵站供热参数,突然发现医大泵站二次网供水压力不足3公斤,韩少帅第一时间向站长汇报情况,他们判断应该是漏点导致供热压力下降。由于此次抢修需要从封闭的校园泵站出发,经过封控小区查找漏点,韩少帅立即做好防疫各项措施,经过疫情防控人员的允许下进入到抢修现场,关闭支线阀门,仔细查找后,确定为医大1号楼地沟DN65管网漏水,由于供热管网腐蚀严重,无法焊接,韩少帅决定采用哈夫节处理漏点,因作业空间受限,他只能坐在积水的地沟中进行全程操作,他边操作,边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分寸”,既担心哈夫节不紧导致继续漏水,又担心过紧使腐蚀严重的管道变形。此时的他,每紧一道螺丝,心就会跟着紧张一次,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停止了漏水,满身泥水的韩少帅舒展开紧张的眉头,露出了欣慰地笑容,并立即掏出手机记录下漏点情况及位置,待停热后更换管段。
韩少帅是2021年12月份新入企职工,刚过试用期的他,怀揣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用户的牵挂,在疫情的初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在供热站连续值守,随时查看热网系统中各个泵站供热参数,及时处理着抢修任务,保障稳定供热。
微光成束,聚沙成塔。自疫情开始,供热人将20余个昼夜的坚守凝聚成一种精神和力量,感动着每一瞬间,温暖着这座城市,虽未繁花似锦,但三月的春风依旧迎来了人间最美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