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国资[2014]11号
各出资企业:
2013年,按照市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统一部署,各出资企业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提质、降耗、增效为重点,各项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巩固成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管理提升,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2014年在出资企业中继续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专项提升
各出资企业要按照《关于出资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方案》(长国资〔2013〕8号)总体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突出抓好专项领域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和提高。重点要提高“六个能力”。
(一)进一步提高基础管理能力
继续抓好强基固本工作。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晰、公开透明、易于操作。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强化规则约束力,树立底线思维,养成行为习惯。要突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执行产权登记制度,做到出资企业资产清晰、产权明确,防止国有资产体外循环。要严格执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科学设置核算科目和核算范围,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全面夯实各项基础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战略规划能力
要适应国资国企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调整修订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根据企业功能类别,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找准产业发展定位,依托优势,确立主业,规划布局。要以创新驱动取代政策和资源驱动,推动科学适用的战略规划尽快落地实施,实现转型发展。要聚焦主业,整合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资源,优化重组,拉长补短,集中力量做强主业,增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集团管控能力
要树立科学的管控意识,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业务,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实现组织体系扁平化管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抓住战略与决策、预算与投资、财务与资金、营销与采购等主要环节,推行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增强管控能力。要防治“大企业病”,改变机关型管理模式,从“行政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增强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督职能,坚持管控、服务相结合,全面提升集团的控制力和决策运营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要树立精益管理思想,从企业运行全过程、各层面大力实施系统降本,压缩可控费用,控制不合理支出。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逐级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采购坚持比质比价,优化业务流程,努力降低采购成本。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项目后评价制度,确保新建和改造工程达到设计投用效果,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新的损失。要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效率,降低因维修养护不当导致的设备损耗及效能低下。要对照成本管理先进目标找差距,强化日常监控,解决瓶颈问题,向管理要效率,使降本增效措施向深度、广度拓展,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完成。
(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经营方式的重要手段。各出资企业要掌握互联网思维,搞好顶层设计,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在普遍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等信息手段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积极推广应用自动收费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整合管理系统、综合调度指挥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逐步实现研发、采购、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升智能管理水平。
(六)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防控能力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狠抓“长效监管”主体责任落实,狠抓关键部位、关键时间节点的风险、隐患管控。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细化、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台账及风险、隐患清单,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严格遵守各种保障防护制度措施,打牢防控基础。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防止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提高应急抢险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和损失。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按照通知要求,全面总结上年管理提升活动的经验和不足,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今年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方案,凿实已查摆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继续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管理提升活动中来,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任务清晰、责任明确、真抓真管、群策群力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实事求是开展对标、达标活动。要认真选择对标单位,筛选、细化、量化对标指标,每户企业可选定3-5个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精密剖析差距成因,分步落实改进措施。要学习推广各种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大力开展企业间、班组间、职工间的对标、达标竞赛,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提升目标任务要与全员绩效考核相结合,要制定奖惩办法,建立人人有压力、人人有指标的考评机制,重奖真罚,以考核为动力调动全员抓管理提升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提升促进企业发展。
2014年2月12日